"
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36章 制配青霉素,成功与否犹未可知(2 / 2)

加入书签

但他说是“青霉素”什么的,张文和赵思南也听不太懂。

赵思南提着小竹篮,走进了村外的一间废弃小屋,屋子里黑漆漆的。

她好奇地冲着屋内张望,冷不丁,从里头钻出来一个清瘦的身影。

正是几日神神秘秘的周沉。

早在周沉出发前往孤鸿山之前,他就有用土法配制青霉素的打算了。

青霉素,在周沉的年代已经拯救过数千万的性命。

当年和邪恶轴心打仗的时期,青霉素被认为是神药,灯塔国那会儿一瓶青霉素,在我国能换一根金条。

只不过,后来国内通过攻坚,硬生生把青霉素干到了白菜价。

周沉这个医科生对这种量产手段了然于胸,但也受限于条件,暂时不能推行。

他琢磨了一下,索性用了一种在古医书上的土法来配制青霉素。

在历史上,国人很早就已经发现了青霉素。

不过是一群寺庙里的僧侣,在利用大缸腌制芥菜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

名字也通俗,叫《陈芥菜卤》。

在《神农本草经疏》、《随息居饮食谱》和《伤寒绪论》里头都有记载。

当时普遍被利用来治疗肺痈以及喉症。

这些病在古时候属于疑难杂症,就连名医见了都摇头。

基本都是打发回去,让人准备料理后事了。

而那群僧侣在得了这个偏方后,活人无数。

后世对《陈芥菜卤》进行了分析,中外名医都认为这便是古代青霉素。

这东西制配难度就小了许多。

但还有一个问题,这种土法炼制的青霉素,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

这种青霉素难以提纯,质量不稳定,所以不仅仅能治病,同时还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

所以剂量和如何服用都有讲究。

好在周沉的课业,让他掌握了不少里头的门道。

他出发前就准备好的试验场,今日终于有了收获,刚要出小屋,就遇上了来送菜的赵思南。

这几日周沉早出晚归的,就连面容都不怎么修整,看上去蓬头垢面的。

吓了赵思南一跳。

周沉自顾自地打开菜篮子,取了饭菜,他打开小屋的窗子。

赵思南这才注意到周沉的桌上摆放着一小瓶密封好的碧绿色小陶罐。

稍微凑近些许,散发着阵阵异味。

她忍不住捂住了口鼻,但还是好奇地问道:“周先生,这个便是你所说的青霉素?”

周沉夹了两筷子小鱼,见她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笑了笑。

拍了拍桌子:“对,你中午也没吃东西吧?坐下吃些。”

赵思南也不知道这臭臭的东西到底能有什么作用,仍是忍不住发问:“敢问先生,这究竟是有些什么用处?莫非是用来腌制酱菜的。”

周沉不由得笑道:“你这么好奇?”

赵思南连连点头,像极了个好奇的学生。

周沉指了指桌子:“你先坐下吃饭,下午我带你去个地方,去了你便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