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制配青霉素,成功与否犹未可知(1 / 2)
“小文呐,怎么成亲才这么几天,菜娃子咋就领了个女娃回来呐。”
伏牛村村口大树下。
一群妇人正围着张文问这问那,张文今日倒是一改往日冷艳的打扮。
穿着同村妇无异,一头青丝随意找了块粗布包上。
“小文,要是菜娃子对不住你,动了纳妾的心思,你和嫂子讲,我这不把他屎打出来才是。”
说话的人是周沉的嫂子,她本就是暴脾气,见得周沉这几日和个小娘子进出,本就有三分火。之前虽然琢磨着要给老周家开枝散叶,可这大妇方才娶进门,小的狐媚子居然就跟着进来了。
这显然是有碍家和万事兴的。
张文温柔地笑了笑:“嫂子不妨事,相公是一家之主,奴家听之任之便可,何况,真要有个妾室,能给周家开枝散叶,那也是福气。”
张文当然把这事儿看在眼里,不过张文不气不恼,反而心中窃喜。
说实话,赵思南是个娇滴滴的小娇娘,年岁虽然小了些,但张文瞧过,这丫头生得屁股颇大,那日背着她回来,她还亲自上手丈量过。
日后准保能让周家人丁兴旺。
“菜娃子是娶了个好媳妇儿啊,你们周家真是有大福气了。”
周围的妇人连连赞叹,夸得张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伏牛村的村民也知道封木村的惨案,一整个村子的青壮劳力就这么没了。
这些人前几日和同他们一道喝过酒,替周家夫妇办过婚事。
张文那四个相依为命的亲人也是尸骨无存,在他们看来,张文是真的不容易。
他们也不敢在张文面前提及此事,生怕触碰了张文的伤心处。
倒是周沉神出鬼没的,回村以后,说是要忙着考书院,便将村中教书的活儿辞了。
一日日不见人,气得全村妇人都跳脚。
这么好的媳妇不要,非去捣鼓别的。
当然也有有见识的人说,菜娃子是读书人,哪有比读圣贤书更重要的事儿。
两方自然是吵得不可开交。
远远地见着另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女,也缠着头,正拿着一个木盆往周家走去。
木盆里头都是换洗下来的衣服,少女走路很慢。
几个村里的妇人显然不过眼,恶狠狠地瞪了她两眼,吓得赵思南匆匆忙忙往周家跑去。
这几日下来,赵思南都住在周家。
周家夫妇对她很好,尤其是张文对她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
为了让她身体早日好转,还特意给她炖了鸡汤,她虽是金枝玉叶,也知道知恩图报。
每日都会起来晾晒衣服,收拾收拾家中的器物。
张文不让她做,她也不管。
弄得张文也只好任由她去了。
只是让赵思南觉得奇怪的是,周沉这些日子以来,确实不见了踪迹。
他一个读书人,不在家中温习,成日里反而往外跑。
就连赵思南都有几分好奇心了。
她回到周家,周家嫂子已经将中午的吃喝摆在桌上。
周沉那份,赵思南特意装在一个竹编的餐篮里。
她有些费劲地拿起篮子,眼瞅着已经中午时分了,得给周沉去送吃的。
关于周沉在办什么事儿,他倒也没有瞒着二女。
↑返回顶部↑